番茄小说网 - 其他小说 - 附体记(1-8部)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52

分卷阅读52

    在贾似道七岁时,发生了一件事,彻底让胡氏在贾府无法存身,终於被赶出了家门。

    原来贾妃之母小汤氏,隔了多年,终又有孕,且按郎中推测,多半是男胎。

    汤老太君十分重视,举家上下,战战兢兢,侍侯唯恐不周,这让刚得到贾家大人一点宠爱的贾似道重受冷落,很是不满,成天闹气,一天,小汤氏正遵医嘱,在园中走动,不料,贾似道正发脾气,拿棍追打棬养的狗,几只狗一惊四处乱撞,竟将小汤氏沖倒,引发了小产。

    最叫汤老太君吃闷的是,流下的胎儿,还真是贾家千求万盼的男胎。痛定思余,贾似道还小,责任自然怪到了胡氏头上,这回谁拦也没用,草草将胡氏遣嫁给一个石匠,远远地打发了。至此,老太君一见贾似道就会想起痛心的事,久而久之,隔阂更深,而贾似道也对老太君赶走生母耿耿于怀,索性自暴自弃。贾似道与老太君两人互相怨恨,几乎不再有祖孙之情了。

    贾妃说到这里,歎道:「往事已过,谁是谁非,都不必再论了,再怎么说,我们终究是血缘联结的一家人。我母亲临终前交代我好生照顾似道,表示她早已原谅你父亲了。事隔多年,老太君还能有什么怨恨的呢,听说她老人家常派人训斥那边府上,这不正是说两边还是一家子么?不过,老太君固执,不愿明言罢了。

    筠儿,你听了这些往事,应该更能体谅老太君的心境,若是见面时有什么难听的话,也要顺着听从才是。唉,老太君这辈子十分不易,如今衰残之年,只有你们小辈抛开往昔一切宿怨,重归一家,她才能真正快乐呢!」

    我垂头道:「老太君既令人生敬,又複……可怜。姑姑请放心,我会加倍小心侍侯她老人家,让她开开心心!」

    贾妃嗔道:「你还没听懂我的话?什么叫「加倍小心侍侯」?你该真正像个重孙,心中不要存有任何隔阂才对!」

    我望着她嗔容,经过方才一番长长的透不过气来的追述贾族往事,仿佛我与她两人是「劫余」的亲人,愈觉贴近,我被她浑身散发着甜柔无间的亲情所感,一时难以自己,很想就此依偎入她怀中。这臆想中的画面,只轻轻一闪,便变为yin亵相缠的情景,登时心下大跳,气浮难定。

    贾妃毫无所觉,离座而下,扶着我的肩头,柔声道:「筠儿,走,咱们上北院,见老太君去,记住我方才的话哦!」

    我哑声应:「是!」

    我放缓脚步以迎合她的扶行,众宫女远远在后跟随。

    临安的十月,午后阳光洵和,晒在身上,仿佛有余烬暖人,令人留恋不舍。

    我与贾妃缓步而行,一路上遇到的府中人都停下忙乱的步伐,弓身垂臂目送我们行过。贾妃对众人似瞧非瞧,浑然自若,映着阳光的脸庞,正如这初秋的天气,成熟中略带萧瑟,微凉中尤有暖意。我不知不觉沈入静默,品汲着她醉人的风韵,也许只有这一刻了,不再有明日,这般温存的时光,随着我踏步而行,纷纷碎裂。

    一片落叶以百转千回的身姿,在空中逗留起舞,终於委身落地,被轻风托动,贴地滑行,引领着我们的步伐,我们都避开了叶身,甩它於身后。

    「筠儿,你在想什么?」

    「……姑姑,我在想你呢。」

    「想我什么?」

    「这个园子,你以前常来吧?」

    「是呀,那时候……我真年轻!」

    「姑姑现在也不老,简直是更美,我真想不出,姑姑那时候又是什么模样?」

    「那时,我喜欢穿白衣,来这水榭读书,倦了,闭上眼睛让风轻吹,太阳似乎总没有落山的时候。」

    「唔……一代才女在此,便是太阳公公也贪看啦!」

    「呔!筠儿,你也学会油腔滑调了,这可不好!——唉,那时总不到太阳落山,就有人催我回屋吃饭。」

    「美人嘛,总是胃口小,才情多,我猜你宁愿餐风饮露。」

    「筠儿,你这是在调戏姑姑么?」

    「不敢,小生太晚,来不及调戏当年!」

    「那你现在是……好呀,看我不打你!」

    「啊,姑姑,你的手真凉!」

    「筠儿,这就是内功真气么,啊,真暖和,也很舒服,胜过那些丫头捶肩按背许多……」

    我停下脚步,运气助她驱寒,她唇角微笑,两只柔荑轻柔回握,目中意示嘉许之色,毫无避忌的意思。在她是亲情无间,光明正大,我却心内蠢蠢,雄兔扑腾。

    「筠儿,你知道么?你幼时体弱多病,为便於太医调理,两岁被我接到了宫里,一直是由我带着的。直到周汉公主出生,才由你娘接出宫去。那时你两只手总是冰凉冰凉的,整天要人暖手,伸到人怀里,叫人起一身疙瘩!」

    我不由偷瞄了贾妃胸前一眼,双峰被束胸收得甚紧,只现两砣鼓圆。

    贾妃嗔啐道:「你瞎看什么?我最怕凉,一直是由宫中丫鬟们替你暖的手!」

    我狼狈低头,忙乱以他语:「这么说,我该把「娘娘」去掉一字,喊你一声「娘」啦。」

    「你可没那么乖!整天「姮娘」、「姮娘」的叫我名字,把皇上逗得直乐,说这小子听朕叫过几回,倒记牢了!」

    我以前只听过她名叫元华,那么「姮娘」该是她的乳名了,呐呐道:「皇上这么叫你么?」

    「皇上一向管我叫姮妃……」贾妃说了半句,蓦地顿住,面色一红,嗔道:「你尽问这些干什么?」

    手中一失,她已抽出手,转身行去,脸侧那儿,却连耳根都有些红了。

    原来……我脑中闪过龙凤戏榻的情景,不由漪念大兴,尘根沖裤而起。

    只听池中「哗」的一

    声,一尾鱼儿高高跃出水面,闪过一道白白的鱼肚,没入水中不见。

    「这鱼好肥!」我跟了上去,贴着石栏,借势掩去暴露的形迹,勾头凝视水面,突然想起青阳山小镜湖的一种小鱼,最是鲜嫩味美,不禁怔思无语。

    「过会儿,天该凉下去了,这鱼趁着日照水温,出来取暖了!」贾妃神色已回复如常,倚栏望水,口中忽唤道:「射月!宫里的五色鱼由谁在照看?这天气该把水缸挪到外面,晒一晒才是!」

    射月忙急走几步:「娘娘放心,摘花最细心了,她定能想到!」

    贾妃道:「那丫头最近迷上了吴仙姑道法,跟人学什么打坐静思,老是神情恍惚的,我看不大靠得住。」

    射月道:「娘娘太宠她了,我们都不大敢管她,这回她託病赖在宫里,守着哪也不去,还不该加倍仔细些?」

    贾妃啐道:「我宠你们宠坏了?倒怨起我来了,你这婢子,早上事我还没罚你呢,这会敢来说嘴!」

    射月笑道:「娘娘最疼我,索性疼到底罢!饶了奴婢这一回,我这就去让人传话。」说着,转身离去,其他几名宫女一阵低笑。

    我念及师姐,心下一酸,猗念早抛脑后,道:「姑姑,我许久没进宫了,何时能再去看看就好了!」我估量贾大公子重病,至少也有半年多没去过皇宫,也可算是「许久」了。

    贾妃道:「这也容易,你伴太子读过书,太子如今还记得你呢,周汉公主也想你,改日我传你入宫,只是早去早归,不便留宿哦。」

    我点头道:「孩儿明白!」

    贾妃看了看我的脸色,微微讶道:「筠儿,你身子不大舒服么,这会起风了,咱们不再耽搁了,走罢!」

    步出水苑,穿过两道回廊,贾妃擡头道:「哟,到了,筠儿,你该知道怎么做?」

    出乎我的意料,老太君竟能坐起倚榻,也未像贾妃担忧的心怀成见,从神情中见她无喜无怒,说话断断续续的,语气平淡,但我猜她多半还是欢喜,只是未全然表露。

    贾妃则很热心,尽说些「我」过往的趣事,逗老太太高兴。

    老太君最后让人捧来一道翡翠的玉牌,镂空雕刻,上书「光复河山」四个篆字,辞色陡然见厉:「贾氏……遗训,你接稳了!」

    贾妃面有异色,迟疑片刻,以目示意我接牌,道:「筠儿,不可辜负先辈的遗教!」

    我郑重接过,心中纳闷:「这是什么?见面礼么?还是传位的信物?」

    又坐了片刻,贾妃道:「老太君累了,歇会罢,晚间是筠儿的大喜事,我再让新人来磕头!」

    老太君这才稍见欢容:「让三郎加把劲,再提一提我这把老骨头,我到堂中受过礼,也就无憾了!」

    贾妃笑道:「不用!老太君没照镜子,您现下可精神着哩,一会孙女扶您出去。」

    老太君笑着点头道:「那敢情好!」

    出了老太君屋外,贾妃容光焕发,春风满面,扶了一下我肩膀:「筠儿,老太君终於放下心结了,我真高兴!」

    我也替她欢喜:「姑姑,你走路都轻快了好些呢!」

    贾妃仰天吸了口气:「是呀,了却了一桩心事,你不知道,老太君有多固执!谢谢你了,筠儿!」

    我讶道:「我可什么也没做呀?连话都没说两句。」

    贾妃道:「你神气淡定,不起慌毛躁,老太君最喜欢你这样的乖孩子啦!」

    我暗下汗颜,嚅嗫道:「是吗?」其实,我那时在想着师姐,不知她现在是否还在宫中?

    「也许……也许是因你不太像你爹爹吧?似道坐下来,也很能装出样子,但你不同,你是骨子里透出的沈静之气,这些满不了老太君的……」贾妃沈吟道。

    我有沈静之气?师尊若在,听了这话,恐怕要笑掉大牙了!师尊每当施训,总是说我「太浮躁」,非修道者气性,「丹儿,气静方能察远,性浮易惹心魔,你记住了!」「畜生!你若坠入红尘,不须半年,我辛苦帮你培育的灵基,就会被你败光!」

    没想到,在「红尘」中却有人替我平反,说我有「沈静之气」,纵然我面皮坚厚,脸色也不由通红起来。

    贾妃撩眸讶道:「咦?筠儿,你脸红什么?经不起夸了?」

    我摸了摸玉牌:「老太君给我这块玉牌,上面写着「光复河山」,莫非是要我……?」

    「这块玉牌,是你爷爷当年率军征北时的权杖,上面为何会有「光复河山」

    四个字,倒不是咱们贾家狂妄,而是另有缘故,往后亢总管自会跟你细说,但我要劝你一句。」

    「姑姑请讲!」

    「这四字训,宜默记於心,不可轻言。先辈有此殷盼,后人未必能行,你若有志於此,也有此才能,肯为朝廷出力,当然很好,否则,修身齐家,未尝不是件无益於世的事。筠儿,「治国、平天下」岂是人人能谈得上的?「光复河山」

    这四字,何等堂皇,又何等沈重!本朝上下,谁不拿它说事,谁又能做得到?便是当今皇上,早些年,也常念念不忘,以它鞭策自己,如今却提得少了,不是不想,是无力办到。况且,这四个字,既能成事,也能害人!」

    「这话怎么讲?」

    「成事是指,大而言之,它能激励大家,都朝往这目标努力,振兴朝廷,小而言之,则鞭策个人,奋发有为,建功一番功业。害人呢,是指本朝南渡以来,不知有多少人、多少事受这四字之累,有的狂妄躁进,自取其辱,伏屍遍野,大伤国力,有的借名说事,打击异己,图一己之私,有的空谈说教,耽误实事,有的呢,明知自己才具不足,但背负重名,不敢推却,勉力为之,反

    落得害人害己!」

    我自幼与世隔绝,对家国之念本是极淡的,但师尊年轻时甚为好学,身为道士,亦可称得上是一名书生,凡书生莫有不系心家国的,我多少受了他一些影响。

    每当提起国恨,有时也会跟随二师兄一道起哄,都称当今朝廷,身居上位者,莫不是贪财好色的胆小鬼,没甚鸟用,以稻米喂食他们真嫌浪费,全该去吃屎!如今听了贾妃一番话,虽然不合己意,但也觉得颇有几分道理,便道:「姑姑明见,孩儿记住了。」

    「你要特别小心宋恣、吴七郎等十兄妹!他们这帮人,当年随你爷爷征战,上马挥戈杀敌,下马豪歌纵酒,过惯了刀头舔血的日子,早已积重不返,南归之后,他们互相不能离去,沈於往事,不能自拔,前些年,已经疯了一个杜将军了,伤及了许多无辜,其他人若不加以约束,只怕也会惹出大祸。这也是我不敢放任他们离府散去,要你到这边任府主的缘故。筠儿,这帮人用得好,自是国家利器,用不好,则为祸世间,你的担子不轻呢!」

    「他们真能听我号令?」我心下跃跃。

    「他们身后另有道门制约,对着权杖发过誓的。」

    「道门,是真武教么?」

    「不是的,你爷爷那块权杖,你知得自哪里?」

    「哪里?」

    「茅山祖庭,宋恣他们多为山东人,是茅山宗的俗家弟子。」

    「啊!」这个印证了很久以前我在师门听到的传闻,当今各大道门,不便直接干预朝政和俗务,都会隐於俗世势力的身后,真正的道门大战往往看不见,而朝中各派势力的起落,却能瞧出道门的兴衰。

    「你爷爷以文臣出身,能在苏北、山东建功,其实大都拜咱们先祖所赐,天台贾氏的先祖,原是一名茅山道士,他说「国亡,其道何在」,於是弃冠下山,沙场身残,又在天台娶了妻室,传宗遗训。「光复河山」,本是他离开茅山的前夜狂写的四个字。你爷爷任淮东制置使领兵平乱时,茅山宗没有忘记这段渊源,特意制了这块玉牌相赠,并派来许多弟子相助。茅山宗在苏北、山东一带,信徒最众,因此得以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