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4章 本质是议价权的争夺
维持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什么? 是法律? 是制度? 是生产力? 是技术? 还是道德? 是故事! 人类从开始思考那一刻,便学会讲故事。 试想想,最开始的人类靠什么来凝聚群体、治理部落? 靠共同幻想一个神灵,然后部落的核心成员,将这个神灵告之给部落的每一个人。 只要做了坏事,就会受到神灵的惩罚。 至于这个好坏,也是有标准的,对于部落整体稳定是有利,就是好的,对于部落整体有害,就是坏的。 于是,大家相信了这个故事,不相信的,被淘汰出局。 直到文字的出现,故事的传播范围更大。 这个故事有另一个名字,叫做秩序。 如果要更书面一些,叫做制度、信仰、文化。 并且随着人类部落战争的到来,战败者被迫相信战胜者编造出来的故事。 例如战败者必须接受战胜者的制度、信仰、文化。 后来国家出现,国王也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:奴隶天生卑贱,贵族应该效忠王,如果敢背叛,将会得到责罚。 并且国王请来了读书人,为这套故事编写了更加完善、系统的理论。 于是,各地的文明,在各自原始的故事基础上,随着生产力和人口的变化,开始不断衍化,形成文化、习性,演变出不同的王国、帝国。 又因为各自信奉的不同的故事,彼此征战。 奴隶时代,上层告诉奴隶是不能背叛主人的。 封建时代,君王告诉大臣是必须效忠君主的。 直到生产力的突破,新的组织出现,打碎了原来故事的基础,于是又有人说:给他们自由,让他们自由买卖,只有这样,才能繁荣,我们才能赚更多钱。 无论是俗世的律法,还是宗教的条文,本质都是维持稳定的一种秩序,一种大多数人都相信的故事。 试想想,某一天,人们不再听到任何故事,人类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? 所以啊,回到赵宁改制的本质上来。 新政,无非是毁灭掉一种旧有的秩序,这种秩序是过去那些贵族们、文人们不断印刻在这片土地上的。 他们告诉老百姓:我们有钱有地位,就能掌握更多的田,享受更好的生活,身份更加高贵,我们即使兼并再多的田,垄断再多的买卖,都是我们应得的。 他们还告诉老百姓:我们提供田给你们种,给你们一口饭吃,你们必须感恩! 他们又聘请了一堆会写字的文人,并且提高文人的地位,那些穿着丝绸的文人不断告诉老百姓,他们是多么的高贵,他们应该享受,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。 老百姓于是默认了自己一年辛辛苦苦下来,种的地,自己只能拿到极少一部分保证自己不被饿死,其余的似乎应该交给他们。 这叫什么? 这就叫剥削。 剥削靠的从来不是蛮力,是根植入思维里的惯性,这种思维惯性一旦在普罗大众中形成,就会演变成秩序。 就说围攻农政司,杨秉鼓动数十名官员这件事,是发生在颁布《京畿路新农政条则》第二日。 短短一天时间,就有数十名官员敢冒着一定的风险去围攻朝廷新政衙门。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 是《京畿路新农政条则》的颁布,对原有的秩序一种强烈地冲击。 它的出现,仿佛一柄锋利的刀,直接刺向了利益既得集团,使得利益既得集团内部不约而同出现了强烈的抵抗行为。 这件事里面,赵宁敏锐察觉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点:官员在短时间内,不约而同。 这种行为,是一个缩影。 不约而同,这四个字非同寻常,可以帮作者再水……哦不对,是预示着利益既得集团可能会快速走到同一条战线上。 围攻农政司衙门,还只是这种抵抗行为的开始。 就在东京城杀得人头滚滚的时候,四辅报纸陆续快速刊登出来。 一时间,金人阴谋破坏朝廷新政的声音,在民间传得甚嚣尘上,甚至越传越邪乎。 六月十三日,樊楼,这里如同往日一样宾客满座。 此时的樊楼越发热闹,在说书先生说完后,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。 只因为说书先生说的是近日在东京城广泛议论的新农政。 这说书先生结束后,进入下一个环节,有人开始辩论、解析《京畿路新农政条则》的好处。 一个男子站起来,说道:“在下刘常,抛砖引玉,这新农政之利,在于加富人之税,富贵人家交税更多,国库更加充盈,前线的军粮、军饷,自然便有了保证,明面上与农相关,实则为抗金之策!” 他此话一出,周围的人都高呼出来,足见眼下东京城的舆论对新农政的支持。 还有一点更加证明。 这几日,去农政司领租田的人暴增,农政司衙门的吏员直接增加了100人,来应付这些人。 赵宁一身便装,看起来普普通通,隐匿在人群中,正在饮茶。 不亲自出来看,还真不知道这件事的反转引发的舆论效应如此之强。 看来东京城的民众支持新农政已经成了主流。 但这并不意味着《京畿路新农政条则》就成功了。 仅仅开封府就有十六个县,新政已经通知下去,现在也是六月,正是收夏税的时候,不知那里的情况到底如何。 此时,另一个人站了起来,说道:“《京畿路新农政条则》恐怕不仅仅是加税打仗这般简单。” 众人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过去。 却是一个女子,这女子一身红装,模样秀丽,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英气。 “哦,这位姑娘有何高见?” “新政在于均田,均田在于粮价,粮价关乎民生,这才是新政的真正的利处。” 她此话一出,周围的人都疑惑起来。 刘常问道:“如何关乎粮价?”zWWx.org 那女子说道:“君可曾忘记去年东京城有人恶意囤积粮食,引起城内粮价上涨,以至民不聊生?” 众人都露出惊容。 “那与新农政有何关联?” “恶意囤积粮食者,皆为田产甚多者,田在他们手中,自然可以屯粮涨价,均田乃民生之要,不可不察,当今官家深感民生多艰,才有了诸位看到的新农政。” 刘常沉思了一下,作揖道:“在下受教了!” 这个女子的这番言论,立刻引起了赵宁的注意。 他没想到,一个女子,居然洞察到新政背后真实的意义。 这就是粮食议价权的争夺。 这女子是何人?画凌烟的回到宋朝当暴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