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茄小说网 - 经典小说 - 唐寅在异界在线阅读 - 第652节

第652节

    正事谈完,李丹又想起殷柔这件私事。他眨眨眼睛,寻思了好一会,方小心翼翼地开口说道:“民间一直都有传言,说风王殿下当初肯接纳天子,完全是出于对公主殿下的爱慕,不知,可有此事?”

    唐寅一笑,淡然说道:“公子也说了,那是民间的传言,传言又岂能当真?如果本王真对公主殿下有非分之想,公主现在早就应该是风国的王妃了,又怎还能独处闺阁?”

    听他这么一说,李丹倒也觉得是这么回事。他轻松地悠然而笑,摆手说道:“在下也只是随口一提罢了,如有冒犯,还望风王殿下不要见怪。”

    “公子客气了。本王与公子也算是‘旧识’,不会在意这种小事的。”唐寅笑吟吟地回道。

    李丹和唐寅的谈判可谓是相谈甚欢,异常顺利,很快便把事情敲定下来。

    唐寅给李丹提出的时限是五天,五日之内,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让李弘调回赵涣,至于接替赵涣的人选,是由孔青提出来的中将军许不凡。

    许不凡也是贞国著名的猛将,和关战同属于武力高强的将领,二人恰恰又同是心高气傲之人,互相瞧不起对方,之间早有罅隙,在孔青看来,用许不凡接替赵涣是最佳的选择。

    唐寅不熟悉贞国内部的矛盾,自然尊重孔青的意见。

    非常时期,李丹不宜在客栈久留,和唐寅商谈完,便准备起身告辞。

    这时的气氛已经很轻松了,李丹注意到唐寅身边的人,感觉能陪唐寅来西汤的肯定不是泛泛之辈,随即好奇地问道:“风王殿下,不知这几位兄台是……”

    听李丹问到自己这些人,不等唐寅说话,上官元让跨前一步,震声说道:“我乃风国上将军,上官元让!”

    啊?听完他自报家门,在场众人皆是一惊,原来这位高大威猛、皮肤黝黑、仿佛半截铁塔的汉子就是风国赫赫有名的第一猛将,上官元让!

    上官元让话音刚落,江凡接道:“风国,江凡!”

    他的回答简洁,但对众人的震撼也不比上官元让少多少。李丹暗暗点头,难怪唐寅胆子这么大,敢堂而皇之的闯进贞国都城,原来身边有两名风国的猛将保护他。

    李丹心中虽惊,但脸上的表情十分从容,拱手说道:“原来是上官和江凡两位将军!久仰两位将军的大名,今日得见,实乃三生有幸!”

    “公子客气了!”上官元让随口回了一句,江凡则没有接话。

    李丹不再逗留,转头对唐寅说道:“风王殿下,我已深夜离府多时,再不回去,恐怕要惹来麻烦。我们就此别过,日后再见!”

    唐寅也不挽留,起身相送,同时伸手叫过来一名暗箭人员,对李丹说道:“这位兄弟名叫小初,他就留在公子身边吧,也便于你我二人的联络。”

    李丹想想,也确实需要有这么一个人,他欣然接受,点头应道:“好!风王殿下,在下告辞!”

    “公子慢走!”唐寅把李丹送出房门,看着他在众多侍卫的簇拥下离开,这才回到房内。

    孔青快步来到唐寅近前,兴冲冲地笑道:“风王殿下,这回有太子暗中帮忙,想来战事很快就会结束了。”孔青以为,等到战事结束,昏君下台,明主继位,贞国的这场浩劫也就平安度过去了。

    唐寅一笑,点头应道:“是啊!联军伐贞,虽然时日不久,但也是步步艰辛,真希望早点回国啊!”这倒是他的心里话。贞国干燥又炎热,与之相比,他更喜欢也更习惯风国的冰天雪地。

    这时,狄尤低声问道:“殿下今晚就住在客栈吗?”

    唐寅笑问道:“难道,狄尤先生还有办法送本王出城不成?”

    狄尤面色一正,说道:“若是疏通守城的军兵,也不是没有可能,只是很麻烦,风险也很大……”

    “那就算了。”深夜离城,不引起旁人怀疑才怪呢,要离开西汤,唐寅也不急于这一时。他含笑说道:“今夜,本王就在这里下榻好了,明日一早,狄尤先生再送本王出城也不迟!”

    狄尤点点头,说道:“小人遵命!”

    唐寅说是要在这间客栈休息,实际上还是更换了地方。

    李丹等人离开不久,他便退了房间,又换了一间更加偏僻的客栈。小心驶得万年船。就算李丹不会出卖他,但谁又敢保证李丹身边那些侍卫们都靠得住呢?

    说唐寅谨慎也好,说他多疑也罢,总之,这一晚在风平浪静中度过。等到第二天一大早,唐寅便在狄尤的安排下离开西汤,返回华宁附近的联军大营。

    路上无话,天近中午的时候,唐寅一行人顺利返回大营。

    得知唐寅平安归来,几乎整夜未睡的灵霜、越泽、黎昕三王一同迎接出来,见面之后,纷纷询问唐寅事情办得如何,可有见到李丹。

    唐寅和三王边往中军帐走边把事情的大致经过讲述一遍。听闻李丹同意和己方合作,肯暗中帮忙,三王无不大喜过望。灵霜也不得不承认,唐寅的冒险又再次起到了奇效。

    越泽咧开大嘴,笑呵呵说道:“看来,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是等就好,等李丹说服李弘把赵涣调走,我们就可以继续西进了!”

    “没错!”黎昕接道:“人人都说贞国太子李丹聪明绝顶……”实际上也不过如此嘛!他话才说到一半,后半句刚要出口,突然感觉身子凉飕飕的,好像一下子掉进冰窖里似的。

    他扭回头一瞧,发现是唐寅正用冷若冰霜的眼神死死瞪着他。

    先是一愣,黎昕马上反应过来自己险些失言,查点在孔青面前把实情都说出来。他反应倒快,顺势话锋一转,接道:“今日看来,果然不假!”

    听他自圆其说,倒也天衣无缝,唐寅这才收回目光,脸上又挂起和善的笑容,说道:“是啊!李丹太子深明大义,又仁慈宽厚,想必日后也是位好君主。”

    听着唐寅和黎昕的夸赞,孔青也是与有荣焉,十分受用,脸上露出欣慰之色。

    在贞国朝廷里,身为太子的李丹有他的一甘心腹大臣,也就是太龘子党。这些大臣,不少都是位高权重的老臣,以李丹马首是瞻。和唐寅别过之后,李丹把他的心腹大臣统统召集到太子府,将他和唐寅秘密商谈的事一五一十的全盘托出。众大臣们听后,无不大吃一惊,风王唐寅竟然到了西汤,他是什么时候来的,现在还在不在西汤?

    人们除了震惊还是震惊。过了良久,众人才回过神来,随后大臣们分成了两派,一派认为应该和联军合作,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贞国,另一派倒也不是坚决反对,而是对唐寅不信任。别看他现在说得好听,可是等到联军入都之后,他突然反悔了怎么办?到时联军已经控制了都城,己方的生死存亡都在联军手上,若是联军突然变脸发难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
    支持和联军合作的大臣们对反对派的说法嗤之以鼻,唐寅乃风国的国君,怎么可能会说谎哄骗太子?那不是把他君主的威信都丢光了吗?唐寅绝不会做出这样愚蠢又下作的事。

    听闻支持派的说辞,反对派的反对声也渐渐弱了下去,如果联军派旁人来商谈,那或许还有假,但身为风王的唐寅亲自前来,就让人不得不相信是真了。

    唐寅的亲自涉险,在这个时候发挥出了作用,令对联军本不信任的大臣们也开始出现动摇,认为六国可能确实没有瓜分贞国之心,打完就会撤军。

    最终,这些大臣们还是一致赞同太子和联军合作,按照唐寅提出的要求去办。

    有了心腹大臣们的支持,李丹的信心也就更足了,经过一番仔细的商议,决定明日早朝之时由御史中丞庞典上书,弹劾赵涣,众臣则趁机附议,合力让大王召回赵涣,另派许不凡镇守华宁。

    第294章

    御史府负责监督百官,由御史中丞提交弹劾书再适合不过。翌日早朝,庞典果然按计划发难,向李弘提出华宁主将赵涣有通敌之嫌。

    李弘对此大感疑惑,就在两天之前,他刚刚接到前方战报,称华宁军民奋力抵抗联军攻城,经过一天的鏖战,终于成功打退了敌军,怎么现在又突然有通敌之嫌了呢?

   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。以李丹为首的太龘子党要弹劾赵涣,那太容易了。庞典当众表示他手里有人证,是从华宁偷逃回来的军兵向他通风报信,赵涣与联军方面书信往来频繁,他表面上一心为国,与联军势不两立,而在暗中却与联军秘密私通,为自己的日后找出路。

    庞典这么一说,另有大臣立刻站了出来,向李弘表示此事绝非空xue来风,赵涣与联军私通一事早有传闻,只是因为事关重大,又没有确凿的正确,所以未敢向李弘禀报。

    接下来,太龘子党的众臣一一发言,说什么的都有。有的说赵涣与顾安民交往密切,现在顾安民已倒戈向联军,赵涣亦有叛逃之心。另有大臣还故意装出忧君忧国的姿态,表示华宁为都城的卫城,绝不能有任何的散失,即便现在没有掌握赵涣通敌的物证,但只要他有通敌之嫌,就不可再用,必须得立刻调他回都。

    这些大臣有主攻的,有敲边鼓的,你一句,我一句,不停的向李弘进谗言。

    李弘越听脸色越阴沉,越听眉头皱得越紧,最后实在被众人吵得头大,猛的一拍桌案,震声喝道:“都不要再说了!”

    如果一个人说赵涣有问题,那还可能是误会或者偏见,但这么多的大臣包括太子在内,都认为赵涣心怀叵测,有通敌之嫌,就由不得李弘不三思了。

    思前想后,这时候连李弘都不确认赵涣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问题了。他问向御史大夫张勉,道:“张大人,你觉得赵涣如何?是否真有通敌之意?”

    御史大夫是监督朝廷百官的总负责人,也是御史中丞的顶头上司,平日里李弘对张勉还是很信任的,对他的意见也非常重视,现在他想听听他的意见。

    张勉可朝中的老臣,而且在御史大夫的位置上一坐就是一二十年,早已修炼成精,什么事情能瞒过他的眼睛?

    刚才他有仔细观察,凡是弹劾赵涣的大臣基本都是太子的人,至于太龘子党为何要突然对赵涣发难,他就不得而知了。

    一朝天子一朝臣,在公国里也是这样。等李丹继位之后,太龘子党就将成为朝廷中的主流,而三王子、四王子又都战死于上京,现在已没什么力量能威胁到李丹的地位,他成为下一任的贞王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张勉决定遵从太子的意愿。

    一是表明自己的讨好之意,等李丹成为新贞王后,自己不至于在朝堂上失去立足之地,第二,在他看来,太龘子党是未来朝廷的支柱,不可能做出有损于贞国利益的事,既然他们弹劾赵涣,想必手里确实掌握了一些不为人知的证据。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,张勉对李弘的回答也有了明显的倾向性。

    他说道:“大王,华宁的存亡直接影响到都城,甚至影响到抗击联军的成败,事关贞国存亡,马虎不得。在不确定赵将军是忠是jian的情况下,微臣也觉得小心为上。不怕一万,就怕万一啊!”

    他没有明确表示应调赵涣回都,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。听完张勉的话,李弘再次陷入沉思。

    庞典及众多的大臣弹劾赵涣,太子赞同,张勉也赞同,朝堂上的大多数大臣都赞同,这可真让人为难啊!

    从内心来讲,李弘十分看重赵涣的能力,也认为他是镇守华宁的最佳人选,但现在众多大臣的合力弹劾让他心中也开始出现动摇。

    他喃喃说道:“若是撤回赵涣,谁又能接替他,为本王镇守华宁这处要地呢?”

    他话音刚落,李丹拱手出列,大声说道:“父王,儿臣有一上佳的人选!”

    “哦?”李弘闻言,精神顿是一振,忙道:“是谁?丹儿速速讲来!”

    李丹正色说道:“就是中将军许不凡许将军!”

    许不凡?李弘愣住,没有立刻接话。许不凡没想到太子会推荐自己,心头也是一惊。

    李丹继续说道:“其一,许将军骁勇善战,有万人不敌之勇,在军中声望颇高,由许将军担任华宁主将,无疑会使我军将士士气大振。其二,许将军乃经验丰富的老将,善统兵,也善用兵,能力并不比赵涣差。让许将军担任华宁主将,儿臣认为绰绰有余,定会不负众望。”

    他这一番话,把许不凡夸得身子轻飘飘的,仿佛踩在云端。还没等李弘表态,他撩征袍跨步出列,插手施礼,说道:“多谢太子看重末将!”说着话,他又对李弘说道:“大王,联军虽众,但象安军、桓军、玉军之流,只不过是群乌合之众罢了,末将还未把他们放在眼里,若由末将镇守华宁,末将愿以人头担保城池不失!”

    李弘闻言乐了,在贞国目前如此被动的局势之下,许不凡还能保持如此之高的斗志和信心,这一点让他十分欣慰。

    他含笑说道:“许将军,联军也并非全是泛泛之辈啊,单说进攻华宁的这支联军,其中还有风军主力!”

    许不凡仰面而笑,傲然说道:“大王,旁人或许会怕风军,但末将可不怕它,当初若是让末将出征风国,北方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的格局了。”

    旁人听这话还没感觉什么,但聂泽闻言,鼻子都快气歪了,心中暗暗骂娘,许不凡这么说是什么意思?自己统兵打仗的本事难道还不如他吗?

    不过李弘对许不凡的高傲却很高兴,觉得这才是一位将军该有的气魄。

    他沉吟了片刻,最终点点头,正色说道:“许将军,你即刻带本王的诏书去往华宁,见到赵涣之后,将本王的诏书给他,令他马上回都,华宁的一切事务,皆由你来接管!”

    许不凡大喜,插手说道:“末将遵命!”

    李弘不放心地叮嘱道:“许将军镇守华宁万万不可大意,虽说联军战力不强,但兵力众多,能从边境一路打到都城,实力不容小觑,你务必要谨慎行事啊!”

    “大王尽管放心,末将定能守好华宁,拒联军于都城百里之外!”许不凡向来目中无人,在他想来,赵涣能守得住华宁,他就更不在话下了。

    在李丹等人的进谏下,李弘最终决定用许不凡替换赵涣。他的这个决定,可谓是愚蠢至极,也是导致贞国灭亡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。

    许不凡的动作很快,早朝结束后,他当天中午就动身去往华宁,傍晚时抵达。

    不管赵涣在华宁有多得人心,有多受军民的喜爱,但君命如山,李弘的调令颁布下来,他只能执行。

    对于用许不凡接替自己,担任华宁主将一事,赵涣的第一反应就是华宁要完了。

    许不凡是个什么样的人,他再清楚不过,眼高过顶,目空一切,要命的是还刚愎自用,听不见旁人的善言,让他做冲锋陷阵的先锋绝对胜任,做一军之主将,他哪里有那个能力?

    赵涣想不明白大王为何突调自己回都,又为何用许不凡这样的莽夫接替主将之位,不过许不凡根本不和他解释,自见面之后,完全一副盛气凌人的姿态,即便看人都是用眼角余光睨着。

    贞国方面临阵换将,消息也传到了联军那边。唐寅听闻,喜形于色,他本来给李丹的时间是五日,没想到他这么快就把事情办妥,这可给了己方充裕的时间了。

    当天无话,翌日,唐寅传令,全军攻城,但不是实攻,而是佯攻,也算是送给许不凡一份见面礼。

    联军的这次全军攻城和上一次的强度有天壤之别,打打退退,退退打打,完全不与守军力战。

    结果一整天的时候消耗下来,华宁城别说易主,联军连近华宁五十步的次数都很有限。

    当然,华宁方面也把再次抵御住联军进攻的消息传回了西汤朝廷,李弘看罢,高兴异常,本来他还对调回赵涣有些心虚,现在看来,即便是由许不凡镇守,华宁也是固若金汤,联军对其无可奈何。

    再次进攻失败,也给了联军一个绕城而过的合理借口。既然无法力敌,只能避其锋芒,绕开华宁和通城,直取西汤。

    联军的这个举动可让贞国方面大吃一惊。绕开华宁和通城,直接来攻打西汤,联军等于是破釜沉舟的背水一战,完全不要后勤补给了,把自己的后方都交给了华宁和通城两地的贞军。

    贞国都城对于联军的突然到来明显准备不足,得知消息后,紧急疏散城外的百姓,一时间,西汤内外乱成了一团。

    同一时间,华宁和通城也对联军的异常举动惊异不已。华宁主将许不凡和通城主战关战皆有意主动出击,在联军进攻西汤的时候,由其背后突然发难,杀联军个措手不及。